公館鄉的劉舉人宅 林衡道/文,陳文達/圖 民國七十一年四月調查
苗栗縣公館鄉,世居住民全屬客家,劉、邱、張、陳、林為其五大姓氏,其中劉姓人口尤眾,大多來自廣東鎮平。劉舉人獻廷之故宅,在尖山村六五號①,此地原名劉舉人伙房,劉舉人伙房之南,又有一群民房密集之地,名為徐屋伙房。按客家方言所謂伙房,係指村落而言,是故公館鄉很多村落,皆名為某某伙房。
該劉舉人宅,創建於清道光時,大門早已倒潰,僅殘存數塊礎石,昔日環圍偏②種刺竹以防土匪,現已不留痕跡。第二座門,大體尚得保持原初面目,門上橫書「鐵漢樓」三字,門的左右有對聯:「木③自南來屈曲到門千頃浪;山從面起巍峨④插漢一雙峰⑤」。入第二門,過天井⑥即到祖廳。門上橫書「彭城堂」三大字,對聯:「及第家經綸永在;文章府門戶增輝」。該祖廳重建於民國二十九年⑦,屋內中央神龕供奉劉氏祖先神位,廳左供奉觀音佛祖,廳右供奉天上聖母,此外尚有祖考妣⑧之肖像等古物。
該宅門外草叢中,有一對石質旗杆盤,刻有「道光甲午科中式舉人劉獻廷立⑨」等十三字,古色古香,令人矚目。據劉宅主人告稱:其來臺祖,最初卜居於今臺中市南門橋之附近,至清乾隆時始遷移至現城,迄今將近二百年,累代子孫繁殖⑩,現已蔚為大族。
資料來源:《臺灣勝蹟採訪冊》,林衡道,臺灣省文獻委員會。
版主建議更正之處:
① 六五號à六十五號。
② 偏à遍。
③ 木à水,對聯的字體為「水」。
④ 峨à峩,對聯的字體為「峩」。
⑤ 峰à峯,對聯的字體為「峯」。
⑥ 天井à禾埕。
⑦ 二十九年à二十六年,換算成日據時代為昭和拾弍年;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清晨六點二分苗栗大地震。
⑧ 祖考妣à父子舉人肖像。只有劉獻廷公與劉金璧公兩位父子舉人肖像,並無其他祖考妣肖像。
⑨ 獻à献,旗杆盤上的字體為「献」。
⑩ 繁殖à繁衍。
延伸閱讀:
以下是網路上收集的照片。
資料來源:客家文學--客家人。
http://www.kjr.net.cn/